近日,一系列涵盖浙江、内蒙古、重庆等多地的水表及相关设备采购项目中标结果陆续公布。仪表网基于国内主要政府采购平台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发布的信息,不完全统计了2025年9月国内水表采购市场涌现出一批颇具代表性的中标项目。
 
9月国内水表中标项目统计
 
一、 市场总量与区域热点:浙江领跑,中西部强势崛起
 
  本次统计的12个项目总金额高达5944.84万元,展现了水务基础设施存量市场与升级需求的巨大体量。
 
  从地域分布来看,市场呈现出多点开花、重点集中的特点:浙江省作为传统的水表产业强省和数字经济高地,以3个项目、约690万元的金额,显示了其活跃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本地产业支撑能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和重庆市分别凭借单个超1300万元和近1500万元的大额采购项目,成为本次统计中的“黑马”。这表明,智慧水务的建设浪潮已深入中国中西部和内陆地区,不再是沿海省份的“专利”。此外,河北、福建、陕西、安徽、山东、广东等地均有项目分布,印证了全国范围内对供水设施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普遍需求。
 
各区域项目金额分布
 
二、 竞争格局:龙头稳固,细分市场各有千秋
 
1、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山科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各自斩获两个项目,总金额分别约为630万元和2664万元。这两家企业凭借其品牌、技术实力和全面的产品线,在大型城市供水公司的集中采购中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在技术要求高的远传智能水表领域。
 
2、区域性与专业性企业并存:除头部企业外,杭州水表有限公司、威海市天罡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迈拓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等,均在各自擅长的区域或产品类型(如垂直螺翼式水表、超声波水表)中成功竞标。这体现了市场在存在通用巨头的同时,也为具备特定技术或服务优势的专业厂商留下了生存空间。
 
3、产业链延伸:中标企业中不仅有水表制造商,还包括河南仁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装服务)、安徽省飞龙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水表柜材料)等。这表明,水表市场已形成一个从核心设备、到安装施工、再到配套材料的完整产业链生态。
 
头部中标企业项目金额对比
 
三、 技术风向:智能远传水表已成绝对主流
 
1、智能化、物联网化是核心:在12个项目中,明确采购NB-IoT远传水表、电子远传水表、智能远传水表的项目高达5个,其总金额占比超过总金额的70%。这标志着水表已从单纯的计量工具,转型为城市物联网的重要数据节点,为实现远程抄表、DMA分区计量、漏损控制、大数据分析提供了硬件基础。
 
2、技术路线多样化:在智能水表内部,技术路线也呈现多元化。NB-IoT因其广覆盖、低功耗的特点,成为主流通信方式(如呼和浩特项目);而超声波水表则凭借其高精度、无机械运动部件的优势,开始在DN40以上的大口径场景(如龙岩项目)中替代传统机械表。
 
3、机械水表仍具市场:在农饮水改造、散户安装等对实时数据要求不高的场景中,传统的旋翼湿式水表等机械水表(如宁波项目)因其成本优势和稳定性,依然保有可观的市场份额。
 
不同技术路线水表项目金额占比
 
四、 项目类型透视:从“产品采购”到“解决方案集成”
 
  项目的采购内容也反映了水务公司需求的演变:
 
  1、纯产品采购:仍是主要形式,但产品本身已高度智能化。
 
  2、“采购+安装”一体化:如黄骅市项目,要求企业不仅提供设备,还要负责安装施工,体现了对服务能力的看重。
 
  3、特定场景解决方案:如西安科技大学项目,是针对“能源监管平台”的“计量升级”,这已超出了单一水表采购的范畴,是围绕具体管理目标的微型解决方案。寿光市农村项目则是典型的“旧改”场景,涉及水表及配套阀门的整体更换。
 
水表项目类型结构
 
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中国水表及水务市场未来趋势做出以下预判:
 
  1、市场驱动力的转变: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已从“新建楼盘配套”转变为“存量旧表轮换”和“智慧水务建设刚需”。后者将持续释放大规模、集中性的采购订单。
 
  2、技术竞争白热化:随着智能水表普及率提升,市场竞争将从“有无”转向“好坏”。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设备的长寿命、低功耗,以及后台数据平台的算法和能力,将成为下一阶段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3、农村与细分市场潜力巨大:如寿光农村、黄骅农饮水等项目显示,农村供水工程的提质增效和现代化改造,正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增量市场。
 
  4、数据价值亟待挖掘:未来,水表厂商的角色可能会从设备供应商,逐步向数据服务商延伸。如何帮助水务公司利用海量的用水数据创造价值(如优化调度、预测需求、发现漏损),将是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对于水表企业而言,唯有紧跟智能化浪潮,深耕技术研发,并灵活应对从城市到乡村、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多元化需求,方能在波澜壮阔的水务改革大潮中行稳致远。
 
  (本文数据由仪表网不完全统计)